“脚步动起来,1、2,躲闪!”“加油加油,速度再快点!”“注意防守,手别掉下来!”11月2日,在新成路体育馆旁,一家新开业的搏击俱乐部里,一场拳击训练正在紧张进行,训练场上的竺奕骏卡着秒表,哨子举在嘴边,矫正着学员的动作,场上的沙袋被打得“砰砰”直响。8年前,竺奕骏也曾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,只不过现在的身份已从学员转变成教练。
如今的他已在拳坛崭露头角,以自己的热爱为事业,兴许自己也没想到,8年里,拳击对自己的改变如此之大。2009年,19岁的竺奕骏阴差阳错走进上海晓龙拳击馆,第一次接触拳击就被这项运动深深吸引。“别看拳击只有直拳、摆拳、勾拳,但组合起来,配上步伐,却是千变万化的,很有意思”,第一节课上完,竺奕骏的后脚跟就磨出了水泡。教练杨晓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支拳击队的队长,一眼相中了这个1.83米又刻苦勤奋的上海小伙子,爱才的杨晓龙干脆免了他的学费,让他免费跟着自己学拳。竺奕骏也在训练中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,尽管半路出家,但进步飞快,越来越热爱这项运动。后来,为了更专注地打拳,竺奕骏从外企辞职。为了补贴生活,训练之余,开始在彭浦夜市摆摊卖炸猪排。“每周一三五七训练,白天泡在拳馆里,晚上去夜市摆摊。每天基本12点起床,午后开始准备,晚上八九点开始摆摊,等卖完猪排收工已经凌晨两三点了,回家后再强制自己进行一个小时的训练,跑圈、跳绳、仰卧起坐、俯卧撑,折腾到大半夜才睡”。
就这样,”半工半读“的竺奕骏边生活边追逐着自己的梦想,不仅猪排生意越做越好,拳技也越来越高。摆了2年多的小猪排摊搬迁至共和新路有了固定店面,而自己也登上了职业联赛的舞台,成了名副其实的拳击手。2014年,习拳5年的竺奕骏在教练推荐下,首次参加“拳力联盟”职业拳赛,最终赛绩1胜1平3负。这样的战绩乍一看并不出挑,但竺奕骏面对的是众多职业选手和拳坛老将,草根出身的他最终一路杀进4强,并成为唯一在著名拳手伊力夏提面前没有被KO的拳手。令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获胜的那场比赛,“当时两个回合下来,体力几乎到达极限。休息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我不行了,能不能不打了。但瞟了眼擂台对角,发现蓝绳选手同样喘着大气,状态并不在自己之上,瞬间有了勇气,决定在下一局赌一把,‘拼特依’!”虽然技术动作不够标准,但竺奕骏凭借惊人的意志力拿下了这场胜利,“拳击的魅力就在于此,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,每场对战都是双方智慧、力量和心理的博弈。”
赛事归来,竺奕骏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拳击的追求。来嘉定执教后,便关掉了共和新路的猪排店,“之前的老食客都觉得可惜,但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拳击。”如今的竺奕骏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,专注于拳击教学并以此为生,“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。以后如果有好的机会我还会继续参加职业拳赛。感谢拳击,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”
记者 赵一苇
最新发布